用活书本素材,落实基础知识
花好月圆日,“双节”喜相逢,迎着十月国庆的朝阳,叶实小的教学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2020年10月10日上午,我校又一次开展了数学校本培训并邀请了原吴中区教研室姚树中主任进行专业指导。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为三年级的两位数学青年教师司马燕和卢鑫涛提供《认识周长》同题异构课,第二环节为姚主任评课。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司马燕老师首先由认识树叶表面一周边线的长为起点,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探究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并利用数学书、三角尺这样学生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指一指物体一周边线的长。其次,将数学书和三角尺抽象为长方形和三角形这样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叫做周长。接着,通过练习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周长。最后,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量出一片树叶的周长,强化周长与边线关系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卢鑫涛老师首先用生动的小猪佩奇的情境出示了三种路线图,为学生认识周长的特征做铺垫。紧接着由浅至深地剖析了周长是指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并且与物体或图形的内部结构无关。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由弯到直的转化思想测量树叶的周长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姚主任在肯定两位教师对待课堂的认真态度的同时引导青年教师要学会“用活书本素材,落实基础知识”。在本节课中要有层次、有条理地带领学生认识周长,测量周长,最后利用周长的认识及测量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研讨,姚主任为教师们理解教材提供了实质性的方法指导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